**山林介绍月饼不仅是一种糕饼,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。正如过春节少不了饺子一样,过中秋节也少不了月饼。
中秋节为什么非得吃月饼、送月饼?相传,七仙女私降凡间,与董永结婚生子。冷酷无情的王母娘娘知道后,派天兵天将下界,把七仙女抓回了天宫。可怜董永痛失爱妻,真想一头撞死了之,但念及儿子,他不得不振作精神,开始艰辛地抚养儿子,并给儿子取名董卓。
某年八月十五,董卓与玩伴斗气,孩子们骂他是没娘的孩儿。小家伙伤心难过,跑到院子里,对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大放悲声。哭声传到天宫,惊动了太白金星。他差仙鹤童子下界,把董卓驮上了天,并偷偷地把他带到了仙女们的住处。七仙女悲喜交集,抱住儿子大哭。众姐妹劝她:你与儿子难得一见,光哭何用?不如好生款待孩子,给他留下美好的回忆。七仙女一想也是,就把冰糖、蜂蜜、花生、核桃搅在一起弄成馅儿,郑州中秋公司月饼发放,用面皮包成状如圆月的大饼让儿子吃。母子俩正互诉思念之情,郑州中秋月饼送礼怎么选,忽听天鼓作响,原来,王母娘娘听说董卓私上天宫,派天兵来抓他了。眼看董卓性命不保,太白金星舍下一张老脸苦苦相劝,王母娘娘这才网开一面,同意将董卓遣返人间。临别时,七仙女将那个圆月形的大饼塞入儿子怀中,含泪嘱咐:回去让你爹尝尝,如此,也算咱全家团圆了。
董卓回到人间,把圆饼奉献给父亲。董永手捧圆饼,泪如雨下,郑州中秋月饼,见其状如圆月,喃喃地称其为“月饼”。他舍不得*享月饼,便将其切成小块,叫儿子分送给全村父老。后来,董卓当了官,想起月饼,思绪万千。由于他与母亲是在八月十五相见的,于是每逢八月十五,他就吩咐手下人做月饼、敬月神,并将月饼馈赠众人。此风传到民间,便有了中秋节吃月饼、送月饼的习俗。
**山林了解到,相传元朝时,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,纷纷起义抗元。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,郑州中秋月饼选哪款,但元官兵搜查严密,苦于无从传递消息。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,命王昭光制造饼子,将写有“八月十五夜起义”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。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**,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。因而一举推翻元朝,为了纪念这一功绩,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。特别在东北地区,有“八月十五杀达子”的说法。
不论月饼源于何代,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,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。
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,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。其实,情况并非如此。初唐时,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,而无十五这个节日。相传,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,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。到了中唐,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,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。说到月饼的出现较早是在南宋的时候。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,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,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。
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。当时,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,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,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,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。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,差别甚大,其名称也颇特别。
八月十五,时届三秋之中,故谓中秋。中秋时节,气温已凉未寒,天高气爽,月朗中天,为玩月较佳时令,人们多爱此时玩月,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,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。